在北京教育信息化浪潮里,这些技术团队像不同风格的画师——有的擅长勾勒课堂互
动的线条,有的专注渲染底层架构的色彩。
1. 锐智互动
海淀西三旗的办公室里,他们的工程师正在调试一套AI课堂行为分析系统。去年为某
区建设的"虚拟实验室"项目,让学生通过手势操作3D分子模型,这种具象化交互设计
在化学教师圈引发过小范围讨论。
2. 锐智开高
朝阳望京的创业团队,其特色在于教育数据中台搭建。某在线教育平台使用的知识点
关联引擎,能自动生成千人千面的错题本,这套系统已处理过超2亿条答题记录。
3. 技术巨头的教育侧影
百度智能云:海淀后厂村的智慧校园解决方案里,其语音识别模块让课堂实录自动生
成字幕的准确率达到92%
腾讯教育:用微信生态连接家校场景,深圳某国际学校使用的家校通系统日均处理
3000+条语音消息转换
中软国际:为职业教育开发的AR维修实训系统,让汽修专业学生通过手机扫描就能拆
解发动机三维模型
这些团队有个共同点:都在尝试用不同维度的技术解构"教育"这个古老命题。就像油
画、水彩和数字绘画各有拥趸,教育信息化的实现路径也正变得多元。教育科技没有
标准答案,但值得记录这些正在发生的技术实践。